罗永浩炮轰西贝“全是预制菜”!贾国龙强硬回击:全国370家店敞开看,没一道是预制菜!

预制菜 西贝 罗永浩 贾国龙 财经
发布于 2025-09-12

“罗永浩说西贝全是预制菜,太恶心了!”9月11日晚,西贝创始人贾国龙在北京门店接受澎湃新闻采访时情绪激动地表示,“我们将走法律程序,一定会起诉他!”

一石激起千层浪!这场由知名企业家罗永浩引发的餐饮界“预制菜风波”,正在演变为一场关乎行业标准、消费透明度和商业信誉的全民大讨论。

大佬隔空交锋,预制菜争议升级

事件起源于9月10日,罗永浩在微博公开发文吐槽:“好久没吃西贝了,今天发现几乎全都是预制菜,还那么贵。希望国家尽早推动立法,强制饭馆注明是否用了预制菜。”

这条短短几十字的微博迅速引爆网络,阅读量突破千万次。消费者们纷纷在评论区分享自己被预制菜“伤害”的经历,表达对高价餐饮使用预制菜的不满。

24小时内,西贝创始人贾国龙做出强硬回应。“他作为一位具有影响力的人物,把话说得很极端,对我们的商誉影响很大。”贾国龙告诉记者,“我们复盘了罗永浩来店时的菜品,他点的13道菜里没有一道是预制菜。”

令人意外的是,11日晚间罗永浩再次发文回击:“好,来吧,如果不是预制菜,那就太牛了。能把现做的菜做得全是重新加热的味道,这肯定是高科技了。”

双方的交锋迅速升级。罗永浩紧接着发起十万元悬赏,公开征集西贝使用预制菜的 "真凭实据",并很快收获了一张疑似西贝中央厨房成品的包装袋照片。

开放全国后厨,西贝打出“透明牌”

而贾国龙则抛出更激进的应对措施:从 9 月 12 日起,西贝全国 370 家门店全部开放厨房、原料和工艺,任何人可申请参观,向大众透明。

“任何人都可以到西贝任何一家门店的厨房参观,只需要申请并佩戴防护工具,员工会带领参观,想看任何一道菜都可以。”贾国龙表示这将是中国餐饮行业史无前例的开放举措。

预制还是预制菜?国家标准成关键

在这场争论中,最关键的核心在于对“预制菜”的定义。贾国龙详细解释了西贝的食材加工流程:

“我们的中央厨房预加工,配送到门店的是原料,例如羊排切割成标准形状等。预制和预制菜是两回事:预制是提前加工;预制菜是成品,是将熟食加工好冷冻,再加热直接食用。”

记者注意到,2024年3月市场监管总局等六部门联合印发的《关于加强预制菜食品安全监管 促进产业高质量发展的通知》确实对预制菜范围进行了明确界定:

中央厨房制作的菜肴不纳入预制菜范围;仅经清洗、去皮、分切等简单加工的净菜属于食用农产品,不属于预制菜;馒头、面包等主食类产品也不属于预制菜。

按照这个国家标准,西贝的加工方式确实不属于预制菜范畴。

预制菜未来何去何从?

尽管此次坚决否认使用预制菜,但贾国龙对预制菜产业仍持开放态度:“预制菜未来一定是大趋势。它分三六九等,有高品质和低品质之分。预制菜能提升整体效率,提高食品安全水平,稳定品质,实现美食平权。”

他同时透露,西贝此前确实做过预制菜业务“功夫菜”,但很早店里就不卖了。目前有一个“西北放心早餐”项目在线上销售。

消费者权益保护成焦点

此次事件中最受关注的是消费者知情权问题。根据市场监管总局的《通知》,要求大力推广餐饮环节使用预制菜明示,保障消费者的知情权和选择权。

多位法律专家表示,随着消费者对预制菜关注度的提高,餐饮企业应当更加重视信息透明化。中国消费者协会相关负责人指出:“消费者有权知道自己购买的食物是如何制作的,这是基本的知情权。”

西贝经营数据披露

在这场发布会上,贾国龙还首次透露了西贝的经营数据:目前走“优质平价”策略,今年上半年的平均利润率不超过5%。原料采购成本和人工成本占比最高,分别占三成左右。

根据西贝官网信息,这家成立于1988年的餐饮企业目前拥有近400家门店,覆盖全国62个城市,员工约17000人。2023年集团整体营收超62亿元,创历史新高。

网民观点分化明显

在这场争论中,网民观点呈现明显分化。一部分消费者支持罗永浩:“花现炒的钱吃预制菜就是不值”、“支持明示预制菜”;另一部分消费者则支持西贝:“西贝的食材品质确实不错”、“开放后厨很有勇气”。

餐饮行业专家表示,这场争论反映了消费者对食品安全和知情权的日益重视,将推动整个行业更加透明化。“无论结果如何,这场争论都将成为中国餐饮行业发展的一个重要节点。”

截至发稿前,西贝已在其官方微博发布#透明厨房开放参观#活动详情,而罗永浩尚未进一步回应。

免责声明:喧喧博客 转载或发布此文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,不代表本网的观点和立场。可能包含AI辅助内容,文章内容仅供参考,不构成投资建议。投资者据此操作,风险自担。

联系我们
社群交流